×
疑难病杂志

浅谈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

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,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,因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化学定律、原理都是从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。同时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、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解题能力,提高学习效率。

1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

观察是认识的窗口,是思维的前提,对于事物,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,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。在化学实验中,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,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,要自始至终,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、细致地观察,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。

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,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,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,例如:讲“分子”这一节内容时,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,但它看不见,也摸不着,学生是很难想像的,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确实存在呢?我给学生做了“浓氨水扩散的实验”。取一试管,内放一条滴有几处无色酚酞的白色滤纸,再在试管口放一团含有浓氨水的棉花。让学生观察白色滤纸条上的颜色变化,在白色滤纸条与浓氨水完全不接触的情况下,却发现白色滤纸条的颜色几处出现由白色变成红色,有的学生还观察到红色出现的时间不同,由试管口处依次变红,现象明显,富有趣味性,学生虽然没有在这个实验中看见分子,却使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分子地存在。从而得出结论:分子是处于不停地运动中。

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在实验过程中,不但要“看”还要让学生“摸”(如反应中的放热、吸热现象)“闻”(气体的气味、如氨气)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。

2 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

化学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、生动有趣的特点,能为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、得出化学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化学情景,把深刻而抽象的知识直观化、简单化,使之更适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,使学生更便于学习和接受。心理学研究表明: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。

例如,在讲“物质的变化”这一概念时,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“喷雾写字”的实验以引起学生的兴趣。后又增添“粉笔折断”、“镁条燃烧”的实验。然后再穿插课本上的几个变化,使学生觉得新奇,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,让学生加深理解“物理变化”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变化。“化学变化”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。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;有无新物质生成。使学生对所学的这两个概念加深了理解。

事实证明,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,而良好的学习兴趣,是求知欲的源泉,是思维的动力。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3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

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,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,要由浅入深、由表及里,在教学中循循善诱,适时点拨,逐步培养具体、全面、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,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,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。

例如在做铁钉生锈演示实验时,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。等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,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,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,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“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铁锈”这一事实。进而再请学生思考:“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,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,为什么?”启迪学生对教材中讨论题“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?”进行探究,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。

这种围绕课堂演示实验层层设疑,不断深入的教学,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。

4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

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,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,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,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,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,掌握实验技能,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,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培养学生探究能力,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。

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,而学生仅是观众,课改后的教学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探究。如:学生做“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”的实验时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做准备,自带实验材料,同座位两人为一组,在课堂上对此实验进行探究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、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,从而可以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。

上一篇: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及应对措施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