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疑难病杂志

针药结合协同治疗疑难病案

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历来有内治与外治的不同,内治疗法主要为内服中药,外治疗法包括针刺、艾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等。“疑难病”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病因复杂、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,“疑难病”在病因病机上常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。临床中如果单纯使用内治疗法或者外治疗法效果不好时,不仅可以将内治与外治疗法合用,而且可以取其治法上的优势达到协同作用,更好地解决寒热虚实错杂的问题。本文分享的4例常见疑难病案的治疗过程与效果,不仅说明针药结合的重要,而且体现出针药在治法上的协同作用。

1 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

肩周炎[1]又称肩关节周围炎,俗称“冻肩”“五十肩”,是指肩关节周围酸重疼痛、活动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。本病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,多因肝肾不足、营卫不和,局部感受风寒,或受累劳损,或习惯偏侧而卧,使经筋受到压迫,导致气血不通而发肩痛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长期局部气血运行不畅,可致患处肿胀黏连疼痛甚至关节僵直,肌肉萎缩,肩部活动严重受限,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案1: 患者,许某,女,63岁,2017年1月9日初诊:患者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肩膀疼痛,右侧手臂抬举和背屈时疼痛加剧,在当地医院骨伤科诊治,行肩关节CT检查未发现异常。行胸部X片检查双肺正常,排除肺癌导致的肩臂痛。给予活血化瘀、散寒止痛中药并配合针灸治疗1周后,效果不佳,后又辗转多处治疗均不显效。症见:右侧手臂疼痛抬举与背屈时均有疼痛,纳寐尚可,二便正常,舌苔薄白边有齿印,脉弦细双尺脉偏弱。中医诊断肩痹,辨证属寒凝气滞、血瘀兼肝肾不足。西医诊断肩周炎,急则治标,先以散寒除痹、行气散瘀之法。拟桂枝加葛根汤加羌活:桂枝15 g,白芍15 g,葛根30 g,羌活10 g,生姜3片,大枣6枚,甘草6 g,5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同时,先取25 mm针灸针,针刺患侧同侧的后溪穴,留针10 min,再取40 mm针灸针,针刺患侧对侧中平穴得气后立即提插捻转强刺激3 min,取针后病人立刻感到右肩臂痛减轻。2017年1月14日复诊:右肩疼痛明显好转,但背屈时仍感有少许疼痛。嘱患者左侧卧位暴露右肩膀,触诊时发现右侧肩贞穴处有颗粒状病理产物且有肌肉紧绷感,给予局部消毒后,取40 mm针灸针在肩贞穴处行齐针疗法,并与低频电流加强刺激15 min后,再留针15 min。继服上方3剂。患者3 d后特来门诊告知,右侧肩膀及手臂疼痛症状消失,右肩活动正常。嘱患者避风寒,并改予补肝肾强筋骨中药治疗1周以资巩固,随访1年未再复发。

按:《伤寒杂病论》曰: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反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”。实验证明,桂枝葛根汤有抗炎镇痛的作用[2]。桂枝加葛根汤证病机为外感风寒,太阳经气不舒,津液不能敷布,经脉失于濡养,所以项背强几几,但有汗出为表虚。采用桂枝汤减桂芍用量,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、生津舒筋之功。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,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,通督脉可疏通全身阳经,故刺之。中平穴[3]为王文远平衡针之肩痛穴,该穴位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,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,故针刺之。右臂肩贞穴处出现颗粒状病理产物并有肌肉紧绷感,可辨证属气血不通,故取毫针用齐针法,一是加强针感,二是便于电针低频治疗提高疗效。本案给予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表,针刺疏通经脉,针药合用治法协同加大患处气血畅通,促进了疗效的提高。

2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嗳气

嗳气[4]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,其声长而缓,古称为噫气,病机属于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,多见于饱食之后,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。

案2: 柯某,女,58岁,2017年2月20日初诊:患者20余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嗳气,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,症状仍反复发作。在厦门某院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,症见患者1个月前不明原因嗳气加重,嗳气时常发出呃逆声响,纳可,寐差,口不渴,二便正常,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有齿印,舌苔薄白微腻,脉细弦,右侧关脉弱。中医诊断嗳气,辨证属脾胃虚弱、浊气上逆,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,胃肠神经官能症,治宜健脾和胃、化浊降气。拟苓桂术甘汤加味:茯苓30 g,桂枝10 g,炒白术10 g,厚朴10 g,柴胡10 g,陈皮10 g,炙甘草5 g,5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各服1次。外治取40 mm针灸针针刺中脘、天枢、关元、大横、梁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,同时选中脘、天枢、关元穴上做温针灸,留针30 min。2017年2月25日患者复诊:主诉嗳气症状明显缓解,效不更方,继服上方5剂,并按照初诊方法继续行温针灸治疗1次。2017年3月2日复诊:自诉嗳气症状消失,食量增加,据脉症给予香砂六君子丸巩固治疗。随访1年嗳气症状未复发。

上一篇:双手十指遇水疼痛治验一则
下一篇:对老年患者全口义齿再修复的临床研究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