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疑难病杂志

疑难病治验二则

1 风 水 谢某,女,70岁,于2016年3月13日就诊。因全身肿12年,愁容满面,全身发肿,尤以脸和四肢最为明显,伴有恶寒怕风之表证,与急性肾炎初起症状极为相似。发病以来曾服用西药、中药治疗,更医10余,全身发肿时轻时重。自述 “若身上一不出汗,或大小便不通利,随之便会全身发肿。平时下午全身肿胀,似有加重;早上消散,似有减轻之势,双脚多有肿胀、僵硬、疼痛出现”。查舌胖嫩边有深齿印、苔白腻,脉浮滑。治以益气养血,宣肺发汗。药用麻黄5g,桂枝7g,黄芪30g,白术20g,防风15g,木香10g,槟榔12g,青皮12g,陈皮12g,防已15g,桔梗15g,茯苓15g,泽泻15g,车前子15g,炒二丑20g,川牛膝30g,当归15g,白芍15g,丹参20g。5剂,水煎服,2天1剂。嘱饮食清淡,少食咸盐。3月14日二诊,精神转佳,二便通利,全身发肿消退过半。余症均有所减轻。3月24日三诊,效不更方,继用上方5剂,全身发肿已消退,诸症悉除。笔者深知,本病缓解(治标)容易,彻底(治本)难。为防止缓解之病复发,巩固疗效,告之患者,原方稍加化裁,又继服20剂。后以补肺健脾益肾中药12剂善后,12年顽疾“风水”彻底告愈。 按:风为百病之长,六淫之首。风与水结合为患为邪。表现为全身发肿,谓风水病。风水主要是心、肺、脾、肾等脏腑水液输送功能失调所致。肺主水,为水之上源,脾主水湿运化,为中焦水之源;肾主水,为下焦水之源。风水头面肿,当以发汗,麻黄、桂枝为必用药。二药辛温发汗,开宣肺卫,得汗风寒去,水道通,小便利,水肿消。“善治水者,不治水而治气,气行水自消”,故选用槟榔、木香、青皮、陈皮以使气行、血行、水亦行,从而达到“不治水而水自消”之目的。用麻黄、桂枝发汗,以开上窍。用二丑、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、泻膀胱排尿,以利下窍。宣肺发汗和泄膀胱排尿等法只是治水之标,故水肿消而浮肿,所以须强心温肾,益气养血为主,加以发汗、利水之法,心、肺、脾、肾同治,才能水消而不浮肿。治疗期间,食宜清淡,忌咸盐,按时定量,房事均需节制。容颜转佳,水肿尿蛋白消可渐加食盐。风水病为累及整体的疾病,病情较复杂,因果交错,损及心、肺、脾、肾等脏,治当温肾阳,滋肾阴,健脾扶正,益气养血,则肿消不再复发。 2 嗜 睡 傅某,男,58岁,于2013年3月3日就诊。忧愁面容,精神萎靡,全身乏力,头昏嗜睡,患病10余年,逐渐加重,近2个月每日可熟睡16~20h,多恶梦,醒时头脑昏沉,萎靡不振,不能坚持正常生活、工作。诊为嗜睡症。倦愁面容,精神萎靡,哈欠连连,两眼半睁半闭,昏昏欲睡,腰背酸痛,脚膝冰冷,纳食稍差,大便溏,小便清,肢体困重,疲倦嗜睡,不耐劳动,动则气短,面色萎黄,舌苔白腻胖嫩,脉沉滑。辨证为阴盛阳虚(脾肾阳虚)、或阴盛阳覄(即李可谓阴不抱阳)所致。药用附子15g(先煎1h),肉桂10g,干姜15g,熟地15g,山茱萸15g,丹皮12g,茯苓15g,泽泻15g,甘草10g。水煎服,5剂。2日1剂。3月14日二诊,精神转佳,头昏消失,全身较有力,昼夜睡眠减为12~16h,余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。效不更方,继服上方5剂后,精神大振,昼夜睡眠10~12h,按时睡觉,按时起床。诸症悉除。为除顽疾病根,仍用上方5剂,做成小水丸,每小袋10g,日服2~3次。 按:阳不能胜阴,或阴胜阳虚,或阴霾痰浊阻塞阳气,均可导致嗜睡。吴鞠通曰:“阳入阴则寐,阴出于阳则寤,”寤寐之病均是阴阳不交,或由阴阳之偏胜偏衰,或痰瘀湿浊之邪阻所致。治以祛邪、扶正、务求阴阳自调,则嗜睡自除,寤寐复常。

上一篇:疑难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
下一篇:童安荣主任医师治疗肾病临床经验

Top